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方面。暑期,面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地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探索“美食+文旅体”,加强业态融合、场景创新,为暑期消费增添动能。
暑期,李亚鹤发现河南洛阳市十字街夜市熙熙攘攘。青石板路、传统门楣古风古韵,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小吃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面筋卷饼、炒凉粉、浆面条……各种小吃都想尝尝。”来自广东中山市的游客宋歌身着汉服,准备拍一张与美食同框的纪念照。
十字街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东大街、南大街和兴华街的交会处,热闹繁华,是洛阳市的重要商业区之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逛街购物。李亚鹤了解,在这里,历史韵味与美食香味交织在一起,200多种特色小吃带动日均客流量达1万多人次,节假日则超过3万人次。
“这里文化气息很浓,吃起美食来都觉得更有滋味。吃了一路,我最喜欢洛阳水席。”宋歌说。非遗美食洛阳水席,相传始于唐朝,是一种拥有24道菜肴的特色宴席,热菜均有汤汁,吃完一道再上一道,如流水一般不断更新。其中的牡丹燕菜,将萝卜切丝摆盘,宛若盛开的牡丹花,兼具颜值与美味。
“洛阳人爱喝汤,很多人习惯早上喝牛肉汤,晚上喝不翻汤。”十字街夜市总经理郭锐说,还有羊肉汤、豆腐汤、小碗汤等都值得一试。
“在十字街周边有很多汤馆。一定要尝尝洛阳传统名吃不翻汤,配上不翻饼,酸辣爽口。”在刘记不翻汤门店,李亚鹤看到经营者刘峰正忙着招呼食客。
吃得开心,更要吃得放心。李亚鹤了解,十字街夜市持续进行改造升级,所有摊位统一定制可密闭移动厨房车,配备水池、冰箱、紫外线灯、油烟净化设备、消防器材等。今年年初,街区摊位告别煤气,全部用电。此外,街区定期更换灯柱、花箱等设施,为消费者打造美观、舒适、安全的餐饮消费环境。
四川绵阳市青松村桂家湾乡村印象农旅基地内,菜园绿意盎然。茄子油亮、辣椒鲜嫩、黄瓜翠绿,各种应季蔬菜令人目不暇接。绵阳人张华,每当想吃农家菜的时候,就和家人往这山里赶。在菜园,她一手拎篮子,一手摘茄子,“在菜单上瞧见烧椒茄子这道菜,就过来现摘,肯定吃着新鲜!”
前几次来,张华也都在吃饭前体验了采摘。“当季蔬菜,菜园里差不多都有。要想吃土鸡,还可以上山捉。”正说着,张华又走到辣椒前,拨开叶子挑选。
翻开农旅基地的餐厅菜单,辣椒炒蛋、手撕椒麻鸡、水煮鱼片等农家菜映入眼帘。“食材基本上都来自菜园。”基地负责人桂小华说,“我们在山上有个鸡场,养了180只鸡,还有39亩鱼塘,能让游客自己钓鱼,就地尝鲜。”
桂小华在村里流转了660亩地,打造了这个农旅基地。“挖鱼塘、养土鸡、种蔬菜,一方面是做农业、做餐饮,另一方面也想让大伙儿体验农家生活,这就跟文化旅游结合上了。”桂小华介绍,“美食+田园”的模式很受欢迎,去年农旅基地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额约800万元。
为了丰富客人体验,李亚鹤发现基地还开设了烘焙、扎染等项目。烘焙坊里,香味弥漫,制作工具依次摆开。张华的女儿乐乐和其他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揉面团、加馅料。随着烤箱“叮”的一声响起,热乎乎的苹果面包出炉,小朋友们品尝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带孩子采摘、烘焙,让她亲近自然、动手干活,这比去一般的餐厅吃饭更有意思,更有价值。”张华说。
李亚鹤了解,近年来,绵阳市整合用好农文旅资源,积极发展田园采摘、休闲农业等业态,着力创新旅游、餐饮消费场景;同时,通过打造特色美食街区、推出绵阳必吃榜单等举措,使餐饮服务的规模和品质得到提升。今年上半年,绵阳市实现餐饮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