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四省一市,一人一地传法意!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堤”

7月21日至8月12日,山东科技大学“石榴籽法宣实践队”以“汇流成海启新程”为主线,在山东聊城莘县张鲁镇、江西吉安吉水县白水镇、青海西宁城东区、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开展接力式实践活动。活动紧扣少数民族地区法律需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普法宣传与文化交流,强化群众国家认同感与法律意识,推动各民族在法治与爱国精神引领下深化交融。

红土深处的团结歌:莘县张鲁镇的石榴籽之约

7 月 21 日清晨,莘县张鲁镇的清真寺穹顶沐在晨光中,接过实践接力棒的队员刚抵达,回族马大叔便将一顶 “回回帽”递来:“戴上试试,帽檐绿纹是巷尾汉族李婶绣的,她眼神比针还亮。”队员接过帽子时,绒毛触感暖如阳光,这成为实践队员感受 “回汉一家亲"”的首个鲜活注脚。

巷口老槐树下,四位大爷围坐闲谈,两回两汉。队员主动上前问候,搬来马扎加入其中。“去年收麦,我家缺劳力,”回族马大爷磕着烟袋说,“汉族老赵带娃天不亮就来帮忙,胳膊被麦芒扎红也没吭声。” 汉族王大爷续着茶水笑答:“前阵盖房,老马帮看图纸,省了三车砖。”队员认真记录着这些日常互助故事,在 “修小路时各族齐上手” 的絮叨中,愈发明白团结是日子里攒下的默契。

在马本斋烈士陵园,回族老人马景华指着老照片讲述:“当年回民支队缺粮,汉族老乡揣着小米送来。”纪念碑弹痕与回汉战士并肩冲锋的史料,让“石榴籽”精神更显厚重。司法局内,队员与警官交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基层的实践,明白法治温情藏在街坊和睦里。

7月24日离别时,马大叔抱来西瓜:“土沃水甜是底子,种瓜人齐心更重要。”队员切开西瓜,红瓤甜汁印证着:民族团结是绣在帽檐的针脚、麦地里的援手,如这红土地的甜,扎实醇厚。

实践队员与回汉人民交流。 王新达供图

高原圣殿法治歌:西宁街头的同心结之章

7月25日,队员接过接力棒来到西宁。青海藏族文化博物馆内,614米唐卡上藏族先民与各族交换茶盐的场景,与藏文法律典籍“各民族平等交易”的字句,恰与张鲁镇故事共鸣,显露出文化交融的细节密码。

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里,藏族律师分享:“调解藏族牧民与汉族商户纠纷时,先讲唐卡互助故事再谈法条,俩人立马懂了。”掌心相握时,窗外经幡飘动,似为法治与团结的对话鼓掌。

社区里,队员分发藏汉双语普法手册。藏族大妈指着“草原权益”插画问羊圈事,队员耐心解读;回族大叔赞邻里纠纷解决办法实用。7月28日离别,队员背包里的唐卡照片、沙果核,装着文化共鸣与法治温度,这颗“石榴籽”沾着高原阳光,愈发沉重。

实践队员参观巨型唐卡。 罗臣磊供图

实践队员访谈青海树人律师事务所。 罗臣磊供图

红土老区法治韵:吉水白水的团结花之篇

同日,接力棒传到吉水白水。井冈山“胜利红号角”雕塑前,各族儿女共燃星火的往事,与《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字句,遥相呼应着法治与团结的密码。

法治公园长廊下,打球的年轻人围着宣传册提问。队员用通俗语言讲解劳动纠纷维权途径,让大家明白“法治离生活很近”。乡村小学课堂上,队员将红色记忆融入法治故事,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说“要当公正法官”,掌声中法治种子悄然萌芽。

7月28日离开时,行囊里的井冈山红土、法院手册与孩子们的话,让这颗“石榴籽”裹着红色温度,愈发沉甸甸,藏着老区赤诚与群众团结之心。

实践队员参观井冈山。叶明昊供图

山脚下团结谣:水磨沟区的法治种之芽

8月2日,队员在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参加升旗仪式,各族小朋友的童声与红旗相映,延续着红色血脉。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纪念馆里,“汉族技术员教方法,维吾尔族乡亲出力气”的治沙故事,让队员懂得团结如沙漠胡杨,根系相连才抵风沙。

返乡大学生演讲会上,“三代人接力治沙”的往事引发共鸣;田间分拣西梅时,“各族一起干”的话语比果实动人;馕店老板细数生意变化,营业执照上“合法经营”字样见证法治护航。文化广场上,队员指导的儿童舞蹈队献演获奖作品,艾德莱斯绸光泽与笑脸相映成团结之花。

水磨沟区法院里,法官用双语调解纠纷的卷宗,印证法治是跨语言的桥梁。8月8日离别,西梅甜、馕饼香与卷宗温度,让这颗“石榴籽”沾着边疆阳光,鲜活动人,藏着家国情怀与同心同行的力量。

实践队员进行升旗仪式宣讲。 阿丽亚供图

实践队员体验西梅包装。 阿丽亚供图

实践队员进行法律宣传片拍摄。李旻赫供图

黄河岸边法治吟:吴忠大地的同心果之印

8月9日,接力棒抵达宁夏吴忠。黄河岸边各族共植的防护林,似“团结火种”在塞上江南燃烧。宁夏移民博物馆内,复原的旧址里,“汉族帮搭棚,回族送锅碗”的往事,诠释着团结是移民路上的携手相依。

“民族团结一家亲”牌子前,队员留影见证信念。社区服务中心里,队员细致讲解民事纠纷解决办法与法律援助途径,群众认真记录要点。

离别时,行囊里移民旧址的痕迹、留影信念与手册上的群众笔迹,让这颗“石榴籽”裹着黄河温润,凝着各族同心,成为征程中最厚重的注脚。黄河水奔流不息,正如团结故事在时光中沉淀成珍贵印记。

实践队员进行法律宣讲。 黑娜萍供图

此次山东科技大学 “石榴籽法宣实践队” 的四省一市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征程,更是一场用青春力量践行团结与法治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山东莘县到宁夏吴忠,队员们的足迹串联起不同地域的文化脉络,而系列活动标题所蕴含的深意,正是这场实践的缩影。“团结” 与 “法治” 的理念如同两条主线,在五地的实践中相互交织、共同生长。从最初 “石榴籽” 般的自然联结,到最终 “同心果” 的收获,既展现了团结精神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也彰显了法治理念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扎根基层的过程。这场跨越千里的实践,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了更鲜活的诠释。实践队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力量能为团结与法治的建设注入新活力,而这样的实践也将继续激励更多青年投身其中,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作者:山东科技大学石榴籽法宣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