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百年商业街沈阳中街,有一栋古朴的建筑静静矗立,它既是篆刻着岁月印记的东北官银号旧址,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金融史。
1945年11月2日,东北银行成立。东北银行是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成立的解放区银行,是解放战争期间第一个实现根据地全域货币金融统一的红色金融机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也是东北银行成立80周年。
时光荏苒八十载,近日,东北银行成立80周年纪念及史料展正式在工行沈阳沈河支行启幕。
东北银行总行旧址如今是工商银行沈阳沈河支行所在地,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历经百年沧桑巨变,成为一部浓缩的东北金融变迁史:1909年为奉天官银号所在地,1929年改建为东三省官银号办公大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遭日本关东军掠夺;1948年沈阳解放,东北银行总行迁至此处;1951年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1993年,作为中国工商银行沈河支行沿用至今。
本次史料展由辽宁省金融学会、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共同策划推出。一幅幅泛黄的史料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史料实物,串联起东北银行从创立到发展的风雨历程,全方位呈现出其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壮阔篇章。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在沈阳成立东北银行。当时东北地区金融市场流通十分混乱。为了整顿金融秩序,东北银行刊登限时停用伪满币的通告,在一时难以到达的地区建立地方银行,分区发行地方银行货币。在创建初期,东北战局紧张,东北银行随军转战东北各地,在炮火中肩负起发行货币、供给财政的重任,同时与国民党政权开展货币斗争、在东北解放区各地建立分行,维护物价稳定。
在佳木斯,东北银行利用长春接收来的印刷机器和材料成立东北银行工业处,印制钞票,保证了货币发行量。同时,开办东北银行第二期干部训练班,组建辖属分行。
1946年8月,东北银行总行迁至哈尔滨,以哈尔滨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实现解放区金融体系的统一。
东北银行以“统一发行、稳定金融”为方针,逐步吸收合并各解放区地方银行、收兑解放区地方银行货币,逐步实现全域金融统一。同时开展贷款、储蓄业务,建设专业金融干部队伍,为根据地经济稳定筑牢根基。
截至1948年6月30日,除冀察热辽和内蒙古外,东北银行在全东北解放区共发行货币4759亿元。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同年12月,东北银行总行迁回沈阳,进驻东北官银号旧址,成功接管沈阳金融业。
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已在华北成立,但为了保持金融稳定,更好地支持经济建设和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东北银行暂未并入人民银行,继续在东北地区行使国家银行职能。东北银行进一步完善体制、转变银行职能,把工作重心从支援解放战争逐步向支援战后经济恢复转移,以稳定的金融力量巩固新生政权。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从4月1日起,东北银行改组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同时按比例收兑东北银行地方流通券。
《东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东北人民政府布告,介绍了回收比率为9.5元东北地方流通券兑换1元人民币的政策,并详细介绍了关于流通券回收及流通的相关原则。在头版其他位置还一并规定了如沈阳电车公司等单位为了配合流通券回收而颁布的相关政策。例如沈阳电车票价由东北流通券3000元改为人民币300元、东北日报报纸每份改为人民币350元。在收兑期内共完成收购东北币154527亿元。
原东北银行的各项业务向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务方针、政策、制度过渡,东北银行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续写担当。
在这一期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爆发,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扛起了新的历史责任,全面参与了志愿军随军银行工作。随军银行在现金管理、赡家汇款等业务方面做出有益尝试,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现金,也提高了汇款效率和准确性。
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呼吁,踊跃参与捐献飞机大炮活动,捐献了一架“东银号”飞机。
东北银行成立80周年纪念及史料展是对东北银行历史的深情回顾。2025年7月,辽宁工行与华能集团东北分公司和农发行辽宁分行“红帆正扬”国企党建联盟三周年座谈会在沈河支行举行,与会者一同参观了东北银行成立80周年纪念及史料展。参观者沉浸式感受到这座历经百年沧桑巨变的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这里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暴行,见证了红色金融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见证了新时代银行聚焦主责主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里如今焕发出更加盎然的勃勃生机。
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一直深挖历史底蕴,打造红色金融基地。站在新起点,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将继续传承东北银行红色金融基因,立足实体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续写金融华章。
(工行辽宁省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