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天楼301教室,没有暑期的沉寂。几张课桌椅被重新排列,黑板上粉笔画着歪扭的太阳与星星,一群身着白T恤的年轻人正围着讲台低声讨论。这不是普通的聚会,而是"桂航逐梦队"为乡村支教进行的特殊"预演"——因原定7月18日的行程延迟,他们把教室变成了模拟课堂的"实验室",用游戏与演练,提前叩响乡村儿童的心灵之门。
数字炸弹:在欢笑中读懂童心的语言
"请说普通话哦,我们开始啦!"农杰炜站在讲台前,手里攥着写有数字的纸条,像个认真的小老师。黑板上,"1-100"的数字范围被粉笔圈出,这是"数字炸弹"游戏的战场。作为支教团精心设计的破冰环节,这个游戏的规则简单却藏着深意:由一人设定"炸弹数字",其他人轮流猜数,每猜一次便缩小范围,最终猜到"炸弹"的人,要立刻切换成孩童的语气,讲一个自己童年的小故事。
"我猜50!"曾乔平举手时故意歪着头,模仿孩子般的雀跃。
"范围缩小到50-100!"梁皓杰在黑板上划掉一半数字,粉笔末簌簌落下。
几轮猜测后,"炸弹"最终落在了孙坤身上。他愣了一秒,随即蜷起手指托着下巴,声音陡然变得软糯:"我小时候啊,总把妈妈的发卡偷偷别在狗尾巴上,结果狗狗追着我跑了三条街……"话音未落,教室里爆发出笑声,却没人注意到韦念畅正低头记录:"孩童表达偏爱具象化场景,可用'故事接龙'延伸游戏。"
这个看似轻松的游戏,实则是团队的"共情训练"。"乡村的孩子可能腼腆,也可能调皮,"黄永智擦着笑出来的眼泪解释,"当我们自己站在'被注视'的位置,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气鼓励他们开口——不是'你要勇敢',而是'你讲的比动画片还好玩呢'。"
游戏进行到后半段,廖翊述抽到"炸弹"时,突然红了眼眶:"我小时候怕黑,每天睡前都要抱着外婆缝的布老虎……"语气里的认真让喧闹渐静。谢泽卫在旁轻轻说:"或许可以准备些小玩偶,让怕生的孩子有个'伙伴'。"这一刻,游戏不再是演练,而成了理解的开端——他们意识到,支教的破冰不是完成流程,而是让每个孩子都敢说"我也有故事"。
冲突预演:在模拟中学会"蹲下来"沟通
"呜呜……我不要画画,我要回家找妈妈!"教室后排突然传来带着哭腔的叫嚷。韦念畅正趴在桌子上,肩膀一抽一抽的,活像个闹脾气的孩子。
这是团队设计的"突发状况演练"。黄永智立刻走过去,没有说"不许哭",而是蹲下来轻声问:"是不是画笔戳到小手了?我们一起看看好不好?"他模仿着记忆里幼儿园老师的语气,指尖轻轻碰了碰韦念畅的手背。
"之前总觉得'哄孩子'很简单,"事后韦念畅抹了把脸笑说,"真当自己'演'起来才发现,孩子的哭闹从来不是无理取闹,可能是怕生,可能是想家,也可能只是想要一个拥抱。"孙坤在旁补充:"我们讨论了三种应对方案——递一张画着笑脸的纸巾,带他看窗外的小鸟,或者说'我们一起给妈妈画封信吧',总有一种能走进他心里。"
演练间隙,曾乔平突然指着墙角:"如果有孩子在走廊追逐打闹怎么办?"梁皓杰立刻起身,比划着设计的"安全情景剧":"我们可以扮演'安全小卫士',让他们当'检查员',比单纯说教管用。"这些细碎的讨论,像一块块拼图,慢慢拼出乡村课堂可能遇到的图景——而他们要做的,不是预设答案,而是准备好"蹲下来"倾听的耐心。
黑板签名:让仪式感成为温暖的起点
"这里太空了,要不要画些星星?"廖翊述站在黑板前,手里捏着粉笔犹豫。黑板上方写着"欢迎来到鹿鸣小学",下方是预留的签名区。这是团队为开营仪式准备的"签名环节"演练。
谢泽卫走过来,在角落画了个简笔画的火箭:"桂航的特色,孩子们可能会喜欢。"廖翊述则在签名区边缘画了几个小手掌印:"可以让小朋友按着手印写名字,不会写的就画个小符号。"农杰炜试着签下自己的名字,又擦掉:"太大了,要给小朋友留更多空间。"
这个看似简单的仪式,被他们赋予了特殊意义。"乡村的孩子可能很少有'被重视'的时刻,"孙坤说,"当他们的名字和我们的名字写在同一块黑板上,或许会觉得'我也是这里的小主人'。"韦念畅补充:"我们甚至讨论了笔的颜色——要用最鲜艳的,让他们远远看到就想跑过来。"
夕阳透过窗户,把黑板上的字迹染成暖金色。没有人说话,但每个人都明白,这些被反复打磨的细节,不是形式主义的较真,而是对"教育即温度"的注解——就像那枚画在角落的火箭,既要带着孩子们的梦想起飞,也要稳稳落在他们心里的土壤上。
结语:让准备成为最真诚的告白
7月23日,当"桂航逐梦队"的成员们带着教具与精心设计的方案踏上前往金秀瑶族自治县的路时,飞天楼301教室的粉笔字已被擦去,但那些游戏中的欢笑、演练时的争论、黑板前的斟酌,早已化作他们心中的"教案"。
乡村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场双向的奔赴。这些年轻的支教者们用延迟出发的时间,做了一场关于"童心"的预习——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拯救者",而是准备好做孩子们的"同行者"。
就像"数字炸弹"游戏里藏着的深意: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猜到"正确答案",而是愿意倾听每个独一无二的"故事"。而他们,早已准备好了倾听的耳朵与温暖的怀抱。(作者:农杰炜 谢泽卫 申燊)